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,特區政府隨即宣布楊岳橋、郭榮鏗、郭家麒、梁繼昌被褫奪立法會議員資格,另15名反對派議員宣布集體辭職。人大的決定針對的是立法會議員的資格問題,但要解決的問題卻是要在香港建立全新的政治局面,有評論認為其意義和影響不亞於《港區國安法》,因而不僅是立法會內的建制派和反對派,包括政府在內,都有必要重新思考未來的運作。
人大11月11日的決定,為參選和出任立法會議員都劃下「紅線」,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將不再成為宣揚「港獨」,抗拒國家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,勾結外國勢力,危害國家主權、安全和發展利益行為的護身符、保護罩,拒絕擁護基本法、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黨和個人,也不能繼續利用立法會的平台,推動他們激進和極端的政治主張。
人大決定之後,不論建制派和反對派都認為香港進入一個新的政治局面,須重新思考未來的政治運作。建制派的元老級人物,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認為,建制派應認真思考至明年7月中前的工作,可與政府商討工作優先次序。又呼籲建制派在議會中要加快步伐,做出有利經濟發展與民生的成績,令市民感覺政府與立法會能務實為社會解決問題。
反對派的召集人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則表示,現時社會最須要探討的是如何重新定義選舉的意義,要選擇是否全面放棄選舉。反對派最資深的議員涂謹申亦表明,反對派須考慮是否再參選的問題。
這表明,人大決定已令香港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,不論是建制派和反對派都要重新適應這種新的格局。對建制派而言,當前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,就是如何讓立法會成為受到多數市民認同的議會。在過往的選舉中,建制派大致能取得4成選民的支持,而反對派則有6成支持。未來一段時間,至少在換屆選舉以前,將出來一個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,而建制派如何能夠爭取到另外6成選民的支持,讓立法會保持較高的社會認受性,這是一個挑戰。
建制派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,當立法會內政治鬥爭較激烈之時,他們其中一個主要的角色,就是制衡反對派,因而可能給外界的印象也是批判反對派多,而建港方略少,假如反對派不再參選日後的選舉,建制派又將如何在立法會內運作呢?這又是一個須重新思考的問題。
對反對派而言,現時面臨一項重大的抉擇,是繼續走「攬炒」的反中亂港路線,還是願意回到接受和擁護香港回歸祖國,支持「一國兩制」,港人治港,高度自治的軌道,做回「忠誠的反對派」。如果選擇前者,那只能是一條路走到黑,等於是在政治上引刀自絕,沒有前景。如果選擇後者,那麼將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大變革,須重新改變政治論述,規範言行,有可能會導致反對派陣營的大洗牌,重組參政團體、組織和政黨,也可能要重新選擇和培育新的政治人物。
由此看來,不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,都將出現重大的變革,而同時需要作出改革的,還有特區政府。
人大的決定不僅是對立法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,對特區政府以及整個香港憲制架構中的各組成部分,同樣也產生重大的影響。人大決定對立法會議員提出的要求,只是中央對香港管治者的最低要求,對立法會議員的包容可以寬闊一些,只要不反國家,不出賣國家,不損害國家利益,不危害國家安全,就可以包容不同政見。但對特區政府的官員,以及公務員的要求肯定有所不同。
人大決定之後,香港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對特區政府的期望也會相應提高,期望特區政府不僅要忠誠,更要有能、有為和愛民。眼下香港存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,制約着香港的發展,也令許多市民對未來的信心減弱,對特區政府的總體表現感到不滿。過去一段時間,常聽到包括特首在內的特區政府高官抱怨香港政治太複雜,難做成事,現在,中央出手掃除了政治上的障礙,特區政府應該可以放手去做,以高效高質的施政,重新贏回民心。